t664p77

印度塔塔集团,跑到上海来找我国的空调压缩机企业了,要求提供技术和设备,帮助印度提

印度塔塔集团,跑到上海来找我国的空调压缩机企业了,要求提供技术和设备,帮助印度提高空调压缩机水平。这家企业就是位于上海的海立集团!   这次塔塔集团来上海,目的很直接,就是想让海立把核心设备和技术带去印度合资建厂,把空调压缩机在印度本土实现量产,实际上,最近印度国内持续高温,全国空调需求暴涨,本地工厂的压缩机产能远远跟不上。   即使全部工厂全力投入,一年下来也只能生产出几百万台压缩机,和动辄上千万台的市场需求,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够。   但面对塔塔集团的想法,海立没有犹豫,直接给出了否定答案,不管是合资建厂,还是技术转让,全部都不答应,这一下子让塔塔集团没了台阶,也让很多人看到中国制造企业如今的底气。   其实印度现在急着找中国企业帮忙,还是和前几年他们推行的“印度制造”政策有关,当初印度为了扶持自家产业,2020年专门下了禁令,限制中国制造的空调等制冷设备进入印度。   印度政府喊出口号的同时,觉得有了人口和市场,就能撑起本土产业,结果实际操作后才发现,没有核心技术和成熟产业链,印度本地厂商根本无法填补空白,市场一下子就乱了套。   无奈之下,印度政府后来又默默放开进口,允许少数中国企业继续供货,特别是2025年的极端高温,让原有的产业能力问题被彻底放大。   有数据显示,印度空调压缩机需求缺口一下子就到了上千万台,政府不得不再次松口,宣布豁免部分中国压缩机的进口权,一纸禁令说废就废。   正是因为这样,塔塔集团顶着政府巨额补贴和市场缺口,才赶来找海立,希望打动他们,但他们并没有算到,中国企业不是没有记性。   海立对于印度市场,其实非常熟悉,早在2013年海立就在印度投资建厂,到2024年,印度工厂已经累计下线超过一千五百万台压缩机,早就是本地的绝对领头羊。   不过,海立一直很清楚自己要什么,产品可以卖,产能可以扩,但真正的技术核心始终都留在自己手里,导致海立变得这么谨慎,不光因为技术金贵,还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在印度栽过跟头。   像小米、OPPO、vivo都有过被查税、罚款甚至资产被冻结的经历,有的企业甚至被传遭到“强制让股”,必须把股份低价卖给本地公司,只看眼下市场和政策,最后往往是吃亏在外。   海立能拿第一,就是靠了这份警惕,不让技术白白流失出去,他们知道,一旦核心技术被掌握,很快本地企业就能站起来,到时候中国企业反倒可能变成被排挤的对象。   这种情况不是没发生过,而且印度本地基础设施、产业链配套和劳动力效率,比起中国差距很大,很多项目因为停电断网、审批拖延或缺乏关键零部件,搞到最后还是依赖中国供应。   反过来看中国,像海立这样有底气的制造企业,资源配套早就很强大,技术上争到了全球领先地位,不但能覆盖国内市场,还能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合作对象,这种情况下,没有哪个成熟的中国企业愿意贸然冒险,把核心技术交出去,然后自己做配角。   所以说,海立集团这次的选择,不只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,更是维护中国制造整体利益和技术话语权的表现。   毕竟核心技术一旦被人吃透,未来可能给对方培养出竞争对手,长远看才是真正的风险,中国有技术、有产业、有规模,没必要为了短期利益去做不值当的交换。 信源:印度对中国工厂豁免 允许从中国进口空调压缩机——看看新闻